SIM卡用處就是通信?

【機鋒網(wǎng)】使用手機的用戶都知道,從手機發(fā)展至今,SIM卡的形態(tài)也發(fā)生了變遷。隨著蘋果帶動著市場不斷演變著SIM卡的大小、類型,在給消費者帶來“不便”的同時,困惑的背后,SIM卡市場亂象初顯。

回顧多年變遷史 SIM卡亂象終得以解決?

由于筆者從事的手機行業(yè)工作,經(jīng)常需要接觸到各種測試機,這就難免會帶來一些困擾。大概2-3年前手機SIM卡大小不統(tǒng)一,經(jīng)常換機進行測試就需要常備各種類型的卡托,例如Nano轉Micro、Nano轉標準、Micro轉標準三種卡托。而經(jīng)過這一段時間的變革,目前市面上SIM卡槽還是一個亂象的狀態(tài)么?跟隨著這個疑問,今天順便再帶大家回顧一下這些年我們用過的手機SIM卡。

SIM卡有何用處?

存儲用戶相關數(shù)據(jù):包括固定存放數(shù)據(jù)(國際移動用戶識別號IMSI、鑒權密鑰KI等);有關網(wǎng)絡的數(shù)據(jù)(位置區(qū)域識別碼LAI、移動用戶暫時識別碼 TMSI、禁止接入的公共電話網(wǎng)代碼等);相關的業(yè)務代碼(個人識別碼PIN、解鎖碼PUK、計費費率等);電話號碼簿等用戶信息。

回顧多年變遷史 SIM卡亂象終得以解決?

SIM卡類型(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用戶身份鑒權,確認用戶身份是否合法,鑒權過程是在是在網(wǎng)絡和SIM卡之間進行的。

SIM卡中的保密算法及密鑰:PIN碼可由用戶在手機上自己設定,PUK碼由運營者持有,Kc是在加密過程中由Ki導出的。

SIM卡多年演變史

原始尺寸SIM卡

早在八十年代末及九十年代初期,這種原卡尺寸的SIM卡比較常見,原始尺寸SIM卡與標準信用卡尺寸相似,也就是類似于公用電話亭的IC電話卡,由于手機體積比較大,所以可以直接將卡插入機身進行使用。

回顧多年變遷史 SIM卡亂象終得以解決?

四代SIM卡對比(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標準SIM卡

標準SIM卡是我們曾經(jīng)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它的使用年限很長,自91年開始,原始尺寸SIM卡逐漸變?yōu)闃藴蔛IM卡(又稱mini SIM卡)。標準SIM卡鑲嵌在原始尺寸的卡片中,需要沿邊緣取下。目前該種類型的卡陸續(xù)被Micro SIM卡和Nano SIM卡所取代,但仍然有不少的低端手機產(chǎn)品仍然在使用。

回顧多年變遷史 SIM卡亂象終得以解決?

中國移動補SIM卡類型(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Micro SIM卡

說起這個SIM卡,當然需要膜拜蘋果,蘋果公司在2011年發(fā)布iPhone 4上首次使用了Micro SIM卡,SIM卡的體積減小可以時手機機身更加輕薄,增大電池容量,而Micro-SIM卡的體積比標準SIM卡縮小一倍,尺寸為15x12mm。

回顧多年變遷史 SIM卡亂象終得以解決?

三代SIM卡類型(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Nano SIM卡

蘋果在2012年發(fā)布iPhone 5時首次采用Nano SIM卡,尺寸為12.3x8.8mm。之所以用Nano SIM卡替代Micro-SIM卡,最終原因還是為了體積小。目前在Android手機領域,也可以看到很多采用Nano SIM卡的手機,可見蘋果的影響力有多么的大。甚至我們還看到了一個卡槽可以橫向、豎向支持Nano SIM卡或micro SD卡的置入。

雖然卡片的大小在不斷減小,但在功能方面這幾類卡并沒有區(qū)別,功能上完全保持一致。

現(xiàn)SIM卡形態(tài):終不亂象叢生

如何更換

如果你購買了新手機但SIM卡大小不合適的話,可前往三大運營商營業(yè)廳進行更換,但每家運營商的換卡政策并不相同,根據(jù)不同的等級,例如中國移動三星用戶則可以免費補換卡,但據(jù)了解電信換卡還需要繳納10元的換卡費用。

回顧多年變遷史 SIM卡亂象終得以解決?

用卡托完成幾種SIM卡類型切換(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現(xiàn)主流SIM卡形態(tài)

科學在進步,卡變小了說明在為現(xiàn)在幾毫米厚的機身爭取到更多空間,對于普通用戶來說,更多的用戶非常支持這樣的做法。

回顧多年變遷史 SIM卡亂象終得以解決?

近期手機SIM卡設計

算一算就連目前個頭最小的Nano SIM卡從iPhone 5的時代誕生至今也已經(jīng)快有四個年頭了。目前令我們欣喜的是,在今年所推出的手機上,我們基本看到的都是Nano SIM卡槽了,說明蘋果的帶頭作用依然非常有效,相信近1-2年的時間內,基本可以做到99%的手機均采用Nano SIM卡槽設計。

未來形態(tài):eSIM卡或讓實體卡出局

蘋果的每一款新品都能在業(yè)界刮起一陣旋風,喬布斯每次都能打破常規(guī)給用戶帶來不一樣的驚喜。蘋果也開始在另一個領域聯(lián)手研發(fā)全新的e SIM卡嵌入式技術,在2014年所發(fā)布的iPad上,就內置了一張“Apple SIM卡”。除了領頭羊蘋果,三星也在積極耕耘eSIM卡,三星Gear S2目前已成為首款支持eSIM的智能手表。

回顧多年變遷史 SIM卡亂象終得以解決?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據(jù)了解,eSIM將以軟件形式,把以上功能嵌入到硬件中,從而徹底消滅物理SIM卡。優(yōu)勢在于手機將會更為輕薄,智能設備更加輕便,消費者可以擺脫SIM卡限制。對于擁有多個手機號碼的用戶而言,多號碼管理將會變得更為簡單。讓用戶免去頻繁更換SIM卡的麻煩,實現(xiàn)“哪家網(wǎng)絡好就能隨手切換”的功能。

回顧多年變遷史 SIM卡亂象終得以解決?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但是從eSIM面世以來,也受到一些運營商的阻力,因為這物理SIM卡的消失,砍掉運營商多年苦苦經(jīng)營的圈地門檻。除此之外,如果用戶手機臨時出了點問題,無法快速換到另一部手機上使用,這都是用戶所關心的問題。

機鋒視角:近年來,為了滿足更小的手機空間要求,SIM卡的大小不斷在改變,且演變周期越來越短。目前虛擬SIM卡并未被國內運營商所采用,雖然暫未突破瓶頸,但可以肯定的是eSIM卡確實是大勢所趨,技術的發(fā)展總是在向前的,更好更新的技術取代淘汰之前的事物也再正常不過,eSIM卡或許就是未來物聯(lián)網(wǎng)和可穿戴設備的必然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