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VS企業(yè)人:10年前不敢提的物聯網,現在發(fā)展價值在哪里?

【編者按】物聯網從一個很大很空泛的范圍逐漸被應用到各行設備、終端和技術中,但是技術和行業(yè)、市場接受新鮮事物需要時間,不斷轉變也在驗證趨勢。

12月7日,在上海國際股權投資基金協(xié)會、上海市黃浦區(qū)金融服務辦公室、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共同舉辦的“2016外灘金融-上海國際股權投資論壇”上,火山石資本管理合伙人章蘇陽,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瑋、上海物聯網中心副主任鄭春雪,涂鴉科技聯合創(chuàng)始人楊懿,Ruff南潮科技創(chuàng)始人厲晹共同探討了為什么發(fā)展物聯網以及目前物聯網在中國的發(fā)展的現狀。

以下是圓桌現場討論實錄,由億歐編輯整理,供業(yè)內人士參考。

章蘇陽:現在我們討論物聯網,事實上在這之前物聯網有關的話題10年前就有了,我一直不敢講物聯網,包括無錫想做一個中國物聯網中心,這個訴求并沒有做到,這10年我從來不講物聯網有關的話題,我感覺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有。

今天為什么我請大家一起來討論這個話呢?我感覺到有這個戲了,現在基本上有這么一個基礎了。我們從5G的角度來說,5G有一千億的地址,世界上每個人兩個號碼140個億,還有860個億是給誰的?給設備的?,F在很多人說從BAT或者什么地方來了大量的流量,流量的口非常值錢。當物聯網來了之后,你有很多入口。將來這個入口會變成一個非常分散化,造成了你現在主要的一些入口就變成了不是價值很大的入口,這是一些重大的變化。

今天我們來討論物聯網涉及到跟技術有關的東西,從去年年底開始,這個風向變了。原來主要是投O2O、電商、游戲這些東西,到今年開始風口有一點變了,你再說搞一個電商的,一般的電商的,O2O的我估計沒有什么人干了。現在一下子變到了更多是以技術推動的投資的方向,今天討論我們跟這些東西都有關系。

四位嘉賓每個人花一分鐘把自己的情況跟大家介紹一下,以便于大家可以來了解和探討。

李宏瑋:大家好我是紀源資本的合伙人李宏瑋,我們資金掌管38億美元,2000年開始跨中美以互聯網和技術為主的風險投資多階段的進入,同樣的團隊看美國和中國的投資,16年來從投企業(yè)服務到電商,投資阿里巴巴、去哪兒、YY還有跨境電商也是我們的板塊。近兩年主要看物聯網或者智能硬件,智能出行到機器人領域也投了接近15家企業(yè),在這個板塊里面兒童(音)投資的額度接近2億美金的階段,我特別贊同章蘇陽說的以前VC在國內更多投資商業(yè)模式,以市場為基數的商業(yè)模式。

在往后,技術對整個創(chuàng)新的商業(yè)模式反而會更重要,在全世界可以聯網的新世界里面,有一個報告是說10年后每一個消費者都會有接近平均十件物品是聯網的。當然今天你說我有兩個手機聯網,我的筆記本聯網,智能穿戴聯網,我的家庭小米的路由器也是聯網的。

每個人聯網的物件有超過10個以上的時候,我們談的更多是大數據的業(yè)務,你有這么多數據,而且是個性化的數據,里面衍生出新的商業(yè)模式,從服務體系來說,包括新的商業(yè)模式來說,肯定有比較大的商業(yè)空間,后面我們再展開,這是我們很重要的投資方向。

楊懿:首先介紹一下我們公司,我們公司叫涂鴉,產品叫做涂鴉智能,我們自己的定義叫做全球化一站式產品智能技術服務平臺,簡單講的話東西很簡單,現在我們講物聯網,具象的可能是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的企業(yè),所有制造企業(yè)會把物品智能化的技術。

傳統(tǒng)企業(yè)把以前的產品給我,把他想智能定義的東西給我,比如某個糧食品牌的產品智能化產品做得很好,我想做成這樣,硬件我已經做完了,我們可能用一個月到兩個月的時間交給他一個產品,硬件按照他的來已經帶了云服務,帶了使用的軟件,帶了手機上的APP,所有感應和大數據平臺,整個產品交還給他,這個產品可以馬上投向市場,而且是全球應用的。同時還可以匹配國內品牌銷售的渠道和國內電商渠道,以及海外OEM作為客戶的渠道,涂鴉核心做的是這個事情,我們?yōu)槭裁辞腥脒@個行業(yè)以及更多的我們后面再闡述。

厲晹:介紹一下我們公司,我們公司叫做上海南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大家可能對我們做的產品Ruff略有耳聞。物聯網這個行業(yè)發(fā)展到現在,章總說地球上有將近70億人,現在物聯網設備不算手機和PC已經有70億的設備了,這些設備都被連入網絡,每天還有550萬的設備被連入網絡,為什么我們還是沒有感覺到物聯網?只是章總覺得蠢蠢欲動但是沒有完全爆發(fā)起來?

因為我們衡量一個產業(yè)是否爆發(fā),很多時候不只是這一點,大家人手一部手機2000年初就有了,但是移動互聯網爆發(fā)是2010年以后,移動互聯網爆發(fā)的標志是應用起來了,所以物聯網爆發(fā)的標志一定是被大量應用起來,進入我們的設備。現在我們聯網的設備很多,但是相應應用比較少。

我們做操作系統(tǒng)的目的就是要把物品,我們聯網的物,不光是連上網,而且和應用連接起來,才可以被賦予能力有創(chuàng)造的價值。為什么需要這樣的操作系統(tǒng),現在的物和應用連接起來非常困難,軟件互聯網是通過一些標準協(xié)議的,和硬件技術互相是封閉的,如何打通硬件和軟件之間相結合的事情,這是我們Ruff具體做的事情。

你感覺現在物聯網行業(yè)有哪些痛點?

厲晹:第一大問題是物聯網設備種類非常多,硬件非常碎片化,太散碎。

燕山石化這家公司,就他一家公司有71套生產設備,里面涉及1300多個品牌。它的IPC有30多萬種,這些設備如果想要全部被連入網絡要做的工作量特別大,每個設備的定義規(guī)格都不一樣,目前不能和ATP的網絡進行對接,固然上了ERP可以把人連上網,但是機器要聯網的時候接口不對不統(tǒng)一連不上。

第二個問題是通訊標準太多,完全不統(tǒng)一。

到處是各種奇奇怪怪的協(xié)議,現在我們常用的Wifi、藍牙。拿藍牙來說,大家知道藍牙有兩種基礎的藍牙,兩種協(xié)議是不兼容的,工業(yè)里面更多。以太網,85433各種奇奇怪怪的私有協(xié)議,協(xié)議之間不能互聯互通,導致我們的網絡是群雄作戰(zhàn)。

第三個痛點就是物聯網的網絡環(huán)境可能非常復雜。

比如你刷門卡和門禁做指紋識別,你在本地,當你推開門把燈打開,你就是在一個本地局域網,還有一些數據要連上云端,即便連上云端還要分公有云和私有云,一個應用開發(fā)者要開發(fā)一套應用之后,他會發(fā)現應用不同的邏輯處在不同的節(jié)點,不同的網關,不同的應用環(huán)節(jié)里面,對于開發(fā)人員要求你不光懂得開發(fā)還是一個非常好的運維還是一個非常好的網絡專家,這就造成了現在很多企業(yè)有能力做一些應用開發(fā),但是沒有把這個項目具體落地,互聯網項目很多都在喊的階段或者小規(guī)模小范圍可以實踐,并沒有大規(guī)模被應用起來。

章蘇陽:我請教一個問題,那么繁多的協(xié)議,原來在一個區(qū)域的物聯網,當年我也看到很多東西,很多功能沒有辦法看。明年藍牙5.0出來之后,能不能替代一部分東西?在一個小局域情況下?

厲晹:一定領域上有可能,但是一個技術應用體驗做到更好,需要一個周期,沒有那么快,但是未來我很看好。

章蘇陽:下一個問題問一下楊懿,你感覺做一個跟物聯網有關的企業(yè),目前不去說特別大的公司和研究機構,作為咱們最骨干最基層為物聯網做出貢獻的公司,目前現狀是怎么樣的?

楊懿:現在我們更愿意把中國的物聯網公司歸結于,制造廠商現在的現狀,如果不是像鄭主任這樣幾十年研究下來的企業(yè)祭奠,大部分企業(yè)是沒有原生核心的技術實力。物聯網這個產品看起來很好,2014年到現在行業(yè)是外熱內惱,所有都在推,中國要往新產業(yè)方向要走,但是落地非常難。

物聯網一旦要把硬件物聯化之后,大部分的東西不是單機版的,用的語言完全不是之前的制造企業(yè)所能夠掌握的技術能力,要想做產業(yè)轉型碰到最大的門檻,第一我之前沒有任何技術積累和沉淀,如果我要做只有兩種選擇,第一從頭做起,意味著我要單獨招募團隊組建部門,可能需要比較長周期的沉淀。

國內的龍頭企業(yè)像海爾、美的一直在做這樣的事情,做了幾十年,投入上百年的團隊,十幾年的沉淀才可以出來一點結果。大部分企業(yè)是不能承受的。第二很多很有理念和勇氣的企業(yè)家,他們說我從現在開始投,從現在開始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但是最大的難點很尷尬的來了,因為大部分是互聯網技術,制造企業(yè)招互聯網人才非常難。我們創(chuàng)始團隊是來自阿里云,這對人才價值呈現來說是不符合規(guī)律的。

章蘇陽:目前整體流動就是這樣的情況。

楊懿:不是錢不是投入的問題,沒有辦法流動。

章蘇陽:當年柳傳志最早ERP在中國沒有普及的時候,他說過“不上ERP等死,上ERP找死”。物聯網對于一些企業(yè)會不會有這樣的情況?

楊懿:我們就有客戶碰到這樣的情況,上市公司組建非常大的團隊,投入也非常大,用一年兩年時間做出第一代產品,但是投放市場效果不是很好。一個技術從開始到成熟需要時間,如果自己沒有經驗積累,第一代產品很可能是先烈。

這個研發(fā)周期特別長的時候,從先烈過渡到成熟產品要三四年以上,很多企業(yè)是沒有辦法承受的。我們認為在中國物聯網行業(yè)業(yè)態(tài)需要發(fā)生改變,以前業(yè)態(tài)是純硬件方面的業(yè)態(tài),可能上游是模具芯片廠商,未來一定是物聯網相應的業(yè)態(tài)加入進來。物聯網行業(yè)如果要發(fā)展的話,世界是平的。

平至少有兩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物聯特別是軟件和云相關的技術門檻是平的,能夠有更多企業(yè)不需要招募專業(yè)的人才或者不需要更多的積累能夠介入這個行業(yè)里面來。第二個是成本一定是平的,在2014年的時候,任何一個硬件類型的產品,想被智能化,基準的硬件成本要增加一百塊錢以上,導致很多行業(yè)沒有辦法動?,F在我們做出來的產品,每個產品智能化成本只需要十幾二十塊錢,市場可以容納加上技術可以進來玩的時候市場可以爆發(fā)起來,一定是供方推動市場。

章蘇陽:因特爾的公司會來干這一行,傳統(tǒng)企業(yè)一般不會有玩家,語言不一樣。

楊懿:我們叫從業(yè)者或者行業(yè)內部領先者。到這一塊我們會發(fā)現某些行業(yè)可能就動起來了。我們看上一代是智能手機,智能手機真正開始爆發(fā)的時候,一個是蘋果開始交易市場,所有人覺得手機被智能化之后帶來的體驗是不一樣的。第二個是開始有非常多新生智能手機的品牌和廠家介入到市場開始推行市場的時候,把這個市場翹起來了。我們認為物聯網的市場翹點也會在這個時機上。

我們到底為什么要發(fā)展物聯網?

鄭春雷:從國家層面上來講,更多要實現對資源資產進行管理,對于一個企業(yè)來講,原來依賴人的ERP或者整個智慧工廠,是不是可以像幾年前交通部推過在造船企業(yè)推過一個可視化工程,希望達到把人員和功能都管理起來。大家不知道有沒有接觸過造船的企業(yè)?造船的企業(yè)浪費到什么程度?造船的時候有一個電焊機,焊好之后船交付的時候是沒有人愿意把電焊機搬下來,直接扔到海里面去。再造船之后再買,如果這些資產都可以管理起來,效率可以有一個提升。

技術和各方面管理需求的提升上會有這些推動,同時剛才各位都談到物聯網的發(fā)展,為什么到了今年或者去年的時候開始發(fā)力?其實從2009年在無錫見完總理,我們在2010年,物聯網在政府和各方推動下,中國概念會迅速被炒爛。2012年我出來開會就不敢說我是搞物聯網的,一坐下來人家就說忽悠又來了。

現在大家回想來看幾個產業(yè),一個是汽車產業(yè),也不能叫做汽車就是交通出行?,F在的階段相當于汽車剛出現跟馬車進行抗衡的階段,對應整個產業(yè)發(fā)展階段來講在物聯網上,現在階段是大家忙著造計算機的階段,甚至造一點對講機甚至DCS的控制。到了我們把整個因特網推動起來,整個網絡互聯,所有計算機上去之后,這個時候是整個物聯網發(fā)展的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才出現了百度搜索、淘寶。

真正的物聯網的企業(yè),我們判斷應該還在5年甚至10年以后才會出現。很多東西前端傳感采集信息的成本太高,網絡的覆蓋度沒有上來。所謂的智能化,現在常常只是遠程的控制,像剛才講的給狗通風的事情,2013年很多地方搞智慧照明,一定要把照明放到手機上面用APP控制一下。

李宏瑋:物聯網從簡單定義來說,就是你把實際的硬件能夠聯網,當然創(chuàng)業(yè)者在為供應鏈、生態(tài)鏈做很多的努力。一個新型的把硬件拿到網上去要可以做到的事情就是技術的標準化,我們在連網之后能不能有共同的語言去溝通,使聯網的各方面有順暢的溝通協(xié)議可以做到更多控制的系統(tǒng)也好或者指令。

今天這個領域第一個問題就是技術不夠標準化,牽扯到硬件就有量產、供應鏈、標準化的流程,也在為物聯網的世界努力我?guī)腿魏喂局灰袆?chuàng)意我就可以幫它落地,這也是一個時間問題,中國的生態(tài)鏈各方面也是慢慢從這些角度中國是一個大制造國,從供應鏈成熟的程度也可以支撐這塊。

從一個投資人角度來說,我們怎么看物聯網,物聯網只是1.0,簡單操控我的燈最容易是用語言,關燈就好了。第一你的硬件要聯網,第二數據通路要通,第三要智能化,我的數據需要有語言的識別,語意的分辨,包括后面可以操控,把語音操控到實際的信號操控這個事,解決用戶的體驗。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應用場景,用戶的體驗沒有提到完全合適消費者,現在消費者要去學習怎么用硬件去操控,這個應用場景不夠透。

李宏瑋:我技術很牛,回到家第一件事你不會把手機放在身上,放在桌上我就到處走。今天的使用場景是不自然的,以后在考慮創(chuàng)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者,你要想到怎么建立今天從語言的合成或者視覺的合成可以建立其他的技術把用戶體驗做到傻瓜式,自然化是有機會的。

但是從投資人角度來說這只是1.0,我們在投資布局里面物聯網當成智能硬件的集合,更多為了采集數據。

我們比較關心的是你采集數據之后,你要改變的是什么。要改變就要有足夠的痛點,比如我們剛才在談出行,大家在談自動駕駛,其實自動駕駛就是有實際的模型,可以從車里面把人摘掉,這個車24小時而且更安全更有序的操作下,這個模型你可以算到。還有出行怎么用數據的結合改變一個世界。第二個板塊我們看的是機器人板塊,機器人板塊也是一個經濟模型,我們把機器人用到倉庫、用到醫(yī)療、用到教育里面,可以把很多需要靠人力資本做的事情,可能增加三倍、五倍的效率,這是我們在看的一個板塊,投資的時候不是1.0,更多是2.0、3.0、4.0的時候可以改變什么真正的痛點。

這塊有一些含義對我們社會有什么影響?工業(yè)4.0對我們社會有什么影響?第一可能以后我們不會搞類似的會議可以通過直播坐在辦公室或者家,我們可以用手機直播做業(yè)務,從社會的角度可以改變很多交互,從娛樂、從出行線下服務享受,電商大家也在看VR電商,坐在家也可以看到這套衣服我穿得怎么樣。你什么都可以看到的時候,其實會有一些社會的問題。下一個五年,十年更多要談工業(yè)4.0之后產生的社會問題是什么?

一個是信息安全,如果大家都知道你在做什么,在哪里,喝什么,穿什么這是很危險的,信息的安全保密性,信息的隱私誰來管?這是國家的事還是個人的事。

手機會在什么時候消失?

李宏瑋:我覺得手機在下面的5-10年不會消失,70億人口里面真正有智能手機的就20億不到,下面10年主要是會從20億到40,真正70億人口都有手機還需要時間。第二任何所謂的物聯網,物聯網最大的殺手級硬件就是手機。今天你在手機上用的功能是硬需求,從通訊用微信,從郵件到溝通到娛樂,看音樂聽音樂,看書,交流到今天為止這還是最核心的所謂物聯網第一的殺手锏的應用。短期內10年肯定不會,20年,30年之后,所謂物聯網全物體都可以在網絡上,在云端的話我們可以不要手機,手機芯片可以切入到腦里。

鄭春雷:李總的意見是不會消失,很巧我們在做國家2050規(guī)劃的時候,其中一個觀點就是手機會消失。消失的點在什么地方?自然的交互已經普遍化了,甚至說非常普及。剛才李總講,可以用語音交互,在這里說可能有很多終端在支持你。但是語音可能會很快實現,科大訊飛已經不用人工翻譯,但是智能視頻的處理上,這些年的進步非常緩慢。這些技術解決和突破以后,再配合類似全息的顯示和交互,有可能會帶來一些改變。

長遠來看可能會消失掉,但是準確的時間點可能90后可以看到。

楊懿:狹義上會消失,提前的手機功能是通話,未來可能變成芯片或者隨時說話或者心靈感應,只是換了一種形態(tài)。廣義的手機是一臺移動電腦,可能會被碎片化,可能短信的功能把游戲的功能剝離掉,但是這個需求不會消失到,可能只是轉變?yōu)椴煌漠a品形態(tài)。用到現在這個手機形態(tài)不會消失掉。

章蘇陽:人在十幾歲之前有一個胸腺的,所以兒童不容易得癌癥,胸腺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免疫系統(tǒng),但是成年以后不知道哪里去了,胸腺承擔的功能在哪里不知道,相當于胸腺一樣可能轉移了,這個也是符合將來IOT的最后終極的說法。

2016年最后一場行業(yè)盛會,第二屆創(chuàng)新獎評選再度來襲,12月23日,北京亮馬橋四季酒店,見證新資本、新產業(yè)、新技術、新理念帶來全新變革??萍假x能產業(yè),見證下一個商業(yè)風口!

本文作者億歐,億歐專欄作者;微信:i-yiou(添加時請注明“姓名-公司-職務”方便備注);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億歐”;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持。

聲明:億歐尊重行業(yè)規(guī)范,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確的作者和來源;億歐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億歐",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將受到億歐的追責。億歐提倡讀者朋友良性監(jiān)督,凡是讀者朋友發(fā)現網站原創(chuàng)文章(不含投稿和轉載,無法分辨時可發(fā)鏈接咨詢工作人員)有明顯錯別字或多字,截圖發(fā)送至億歐工作人員(微信號:378581330)可申請獎勵50元,同一篇文章上限50元,工作人員會按時間整理排序,以第一時間指出的讀者為準。獎金一周統(tǒng)一發(fā)放一次。以上規(guī)定自2016年9月13日起執(zhí)行,本規(guī)則最終解釋權歸億歐所有?!?/p>